今年元月至3月,审计局派出审计组,对A市水污染防治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组了解到该市素有百湖之市的称号,于是将对湖泊审计作重中之重。
该市湖泊数量众多,审计组采用地理信息数据与arcgis软件相结合的方法,有效解决了传统审计中,现场踏勘无法对比湖泊现状和历史面貌,无法确定湖泊面积增减变化,以及水域内部地类改变不能直观反应等问题。
现场勘查初现疑点
在正式进点前,审计组紧紧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结合省厅审计方案,在政策学习、数据收集、环保专业技术理解等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针对本次审计内容多、覆盖面广、专业性强的特点,特别是该市湖泊数量较大,难以把握审计重点的情况。审计组首先开展了对3条河流、3个湖泊和1个水库的试审。
通过现场对每个湖泊都进行多处踩点,审计组发现,该市湖泊大量存在侵占湖面围垦养殖的问题。但对方解释说,这些问题都是历史原因造成的,而且这样的情况很少。被审计单位的解释是否属实?如果属实,围垦这么严重,为何会被列入保护名录?如果不属实,这将属于破坏环境的严重问题,是什么时间什么原因造成的?侵占的面积到底有多大?审计一定查个水落石出。
运用大数据以点带面
带着疑问,审计组展开了调查。该市大小湖泊100多个,纳入省湖泊保护名录的就有50多个,审计人员将重点放在了这50多个湖泊上。
50多个湖泊,光靠人力一个一个去现场踏勘,只能看到表面,规模、形成的时间和原因却很难无法确定。在现场业务分析会上,大家最终确定,通过图斑比对、地理信息数据分析来解决这个问题。
审计组长果断作出安排,兵分3路,采集2013至2017年度卫片和二调地类数据、湿地保护区红线数据和湖泊保护红线数据。次日一早出发,分别同步实施。同时,还对前期试审中现场踏勘了解到的该市水污染防控方面的问题类型进行了梳理,结合审计专业技巧和大数据技术,制作了水污染防治问题大数据审计操作指南,为进一步收集哪些资料、查看哪些流程、如何进行对比分析、需要评价哪些指标、如何锁定证据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划。
一波三折获取数据
第二天一早,三个小组分别来到各相关单位。
第一组到水务局。一进水务局大厅,一个醒目的某市水系地图映入眼帘,图上大大小小的湖泊范围都标注得清清楚楚。这更坚定了审计人员的信心。
水务局的人以没有这块数据为理由,一直拒不提供数据。于是审计人员要求他们提供一楼大厅的图纸数据。对方技术人员不知道审计人员意图何在,就在各文件夹之间切换,查找数据。
这时审计人员可没闲着,眼睛也紧盯着屏幕。眼尖的队长在对方切换文件过程中,仔细看着每一个文件名,其中的一个“湖泊保护红线数据”的文件夹引起了队长的注意。队长要求查看电脑,打开果然正是审计需要的东西。对方又要求签订保密责任状,审计组长协调当地审计机关,办理了手续,总算顺利拿到了数据。
其他两个小组还比较顺利。但是国土的数据是分辖区存储的,没有全市的完整数据,需要整合后才能提供。审计人员一直守在数据中心陪同,直到深夜1点多,终于拿到了所需数据。
全面分析锁定问题
需要的数据材料齐全后,审计组购买了arcgis软件使用教材,边学习边演示边分析,很快掌握了所有湖泊的基本情况。
为慎重起见,审计组又派出3个小组对分析结果进行现场核实。对数据进行处理,对期初和期末的数据进行比较,查看增减变化情况;对湖面范围内湖面水面变小,其他地类增加,特别是工业用地,建筑用地增加的,在现场踏勘取证时予以特别关注。结果arcgis分析数据与现场核实结果基本一致。铁证如山。在签证阶段,被审计单位用种种理由想否定审计结果,但都被审计人员一一驳回。
最终审计认定,该市50多个保护名录湖泊中,多数被围垦、面积达上千公顷,整体或部分被违规分割、围埂、围垦现象比较普遍。审计结果既客观真实地反映了问题,同时也帮当地政府摸清了湖泊的底数情况。审计的专业客观得到被审计单位的认可,相关问题正在积极整改中。(陈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