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法治中国”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也承载着中国梦的实现。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组成部分之一,以其独立、客观的职业特征,特别是国家法律赋予的职责,使其有责任、有能力在推动法治中国建设上有所作为。
一、对法治中国的含义及目标的理解
(一)法治中国的含义
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指示中,首次提出要把建设“法治中国”作为政法工作的奋斗目标之一,提出了“法治中国”的新概念。同年11月,“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写入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一体建设,这既是对自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依法执政”、2004年年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实施纲要》明确提出“法治政府”等法治理论的发展和总结,也是对法治中国含义的权威解读。相比依法治国,即党依照宪法和法律管理国家,法治中国强调法律“统治”下的中国,法律在国家、政府、社会治理中的地位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党要依法执政、政府要依法行政,社会要依法良性自治。可以说,法治中国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国治国方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二)法治中国的目标解析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行必严、违法必究。笔者理解,“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就是“法治中国”的目标,其中科学立法是前提,“法”为执法者提供执法依据,为守法者提供行为规则,“法”的科学性、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到法律的执行效果;严格执法是保障,科学的法律只有得到良好的执行才能发挥出作用,才能保证法律的尊严;公正司法是条件,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做到公正司法才能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公信力;全民守法是基础,也是结果。一个法治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全民有法治信仰的社会,公民、社会和国家机关都能以法律为行为准则,自动维护法律尊严。因为“全民”代表着最广泛的集体,所以,笔者认为全民守法是实现“法治中国”的基础,同时,在一个能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国家,也必然会形成“全民守法”的良治环境。我们可以想像,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中国是一个人人会有安全感和幸福感的中国;我们可以感到,我们的国家在努力践行“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目标,“法治中国”的脚步声就在耳边。
二、国家审计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基础
(一)国家审计具有法定性
1982年,我国将“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写入宪法,审计监督制度被确立为国家财经经济管理中的一项基本制度。1983年,国家审计机关依法成立,行使国家审计责任和职能。国家审计是一种法定审计,被审计单位不得拒绝。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决定,被审计单位和有关人员必须执行。审计决定涉及其他有关单位的,这些单位应当协助执行。
(二)国家审计具有独立性
我国法律规定:审计机关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依照法津法规,国家审计经费列入国家财政支预算,不受被审计单位的制约;审计机关独立开展审计工作,编制审计计划,独立取证和审核检查,作出评价,独立作出审计结论,提出处理意见。这种独立性的特征使得国家审计能够以事实为依据对被审计单位开展审计,客观反映审计成果。
(三)国家审计的发展能够紧跟我国经济政治建设大局
“服务大局”是审计工作的二十字方针之一,审计机关一方面根据国务院总理指示,对国家关注的经济等领域的问题开展审计,一方面围绕社会热点、难点、国家经济政治工作重点确定审计项目,组织审计工作。同时,每年开展大财政审计,向全国人大对预算执行审计报告,这种审计项目固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特点,使国家审计能够紧跟我国经济政治建设发展大局,及时为国家经济政治建设提供相关数据支持和服务。
三、国家审计关于审计推进法治中国的构想
(一)审计实务与审计研究相结合,为科学立法提出有操作性的建议
1.加强对审计发现问题产生原因的梳理分析
国家审计的职业特征使她得天独厚拥有大量有关行业经济管理状况、存在的突出问题等准确数据,审计可以选择对整体或某个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进行专题研究,以充分详实的数据为基础,挖掘形成问题的体制上、机制上的根源,提出科学的有操作性的审计建议,为国家科学立法提供数据依据和操作参考。
2.加强审计数据的综合利用,建立长期的审计分析预警监测机制
科学立法需要以详实的数据为基础,国家审计能够取得在国家经济安全方面有重大影响的大型国有企业、财政、金融、重大工程投资、电力等第一手资料,对这些数据进行综合利用,能够分析影响国家经济发展及安全的现象及问题,从而引起国家有关部门重视,为国家制定经济发展政策提供支持。同时,国家审计机关对综合利用分析过程进行总结,形成分析预警模型,实现对某一领域的持续审计分析和预警,为国家制定相关行业政策提供及时的数据支持。
(二)推进审计队伍建设,为严格执法奠定基础
1.营造对国家法律法规的学习和研究的氛围
审查被审计单位是否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是国家审计的职责之一,也是审计推进严格执法的最直接手段。伴随我国依法治国理念的提出和发展,国家法律法规日趋完善,深入到国家治理的各个领域,加强对这些法律、法规政策的学习和研究,在审计中能够游刃有余的应用,是审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之一。国家审计机关应积极营造学习法律法规的氛围,通过开展培训、组织普法活动等方式,使审计人员加强对相关法律的持续学习和积累,在审计中高效率的发现违法违规问题,为推进严格执法提供依据。
2.建设多专业融合,具备较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的人才队伍
审计是一项对综合能力和专业能力要求较高的职业,在审计中不断遇到来自来新领域技术应用的挑战,需要审计人员不断补充新知识、新技术,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如在节能减排审计中,审计人员需要了解节能减排监测系统是否真实记录相关信息。建设多专业融合的审计队伍,促进审计团队内彼此借鉴学习,提升审计团队整体综合能力。同时,加强对审计人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提高审计能力和职业敏感性,提升审查违法违规问题的能力。
(三)关注重大违法问题,为公正司法提供证据支持
审计为推进公正司法助力,需要在审计中关注重大违法违纪问题,一是在审计中保持对重大违法问题的敏感性,尽可能发现重大违法问题;二是做好证据搜集,尽可能查深查透;三是建立与司法机关沟通机制,尽快将案件线索移送司法机关。
(四)加强审计结果跟踪整改,促进守法理念形成
审计出问题不是最终目的,促进问题整改,特别是从根源上防止问题发生是审计免疫功能的具体体现。为了防止一些问题的“屡审屡犯”,国家审计应及时跟踪审计问题的整改情况,对于因国家政策不完善形成的问题,应及时以审计专题信息等方式反映,促进相关法规政策出台;对一些由于被审计单位制度不完善造成的频繁发生问题,应及时跟踪被审计单位规章制度建立情况。通过对审计整改的跟踪,促进被审计单位形成守法守规意识,维护国家良好经济秩序。(鲁韬 李坤)
参考文献
1.《对“法治中国”概念的操作性解释》 《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年05期).黄文艺
2.《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4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
3.国家审计准则(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审计机关和本网站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